旋转编码器在我国编码器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单调的生活现状,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旋转编码器于电子元器件市场发展日趋迅速,旋转编码器小型化、高性能、多样化的特点,旋转编码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故障是正常的,那么在实践中,常见的故障有:
1、旋转不灵活,通常是由于轴内进人尘土或润滑油千枯造成,这种情况一般采取在转轴处滴少量汽油,并且边滴汽油边转动转轴。
2、接触不良,分有两种情况,第一种簧片弹性不足时,第二种是引出脚和碳膜层之间接触不良。这两种情况均可以采取修复,第一种情况将簧片接点和黄片根部适当向下压,第二种情况则是利用钳子将引出脚处夹紧。
3、旋转轴会变形,这种情况一般是由于安装时固定螺母或锁紧电位器的锁紧螺母过分拧紧,这里给到的建议是在螺母锁紧后,转轴要比螺母表面高出大约lmm以上。
4、种故障通常有含义明确的报警,这时需更换电池,如果参考点位置记忆丢失,还须执行重回参考点操作。
旋转编码器是用来测量转速的装置,光电式旋转编码器通过光电转换,可将输出轴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机械量转换成相应的电脉冲以数字量输出(REP)。它分为单路输出和双路输出两种。技术参数主要有每转脉冲数(几十个到几千个都有),和供电电压等。单路输出是指旋转编码器的输出是一组脉冲,而双路输出的旋转编码器输出两组A/B相位差90度的脉冲,通过这两组脉冲不仅可以测量转速,还可以判断旋转的方向。
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旋转编码器的注意事项:
(1)安装
安装时不要给轴施加直接的冲击。
编码器轴与机器的连接,应使用柔性连接器。在轴上装连接器时,不要硬压入。即使使用连接器,因安装不良,也有可能给轴加上比允许负荷还大的负荷,或造成拨芯现象,因此,要特别注意。
轴承寿命与使用条件有关,受轴承荷重的影响特别大。如轴承负荷比规定荷重小,可大大延长轴承寿命。
不要将旋转编码器进行拆解,这样做将有损防油和防滴性能。防滴型产品不宜长期浸在水、油中,表面有水、油时应擦拭干净。
(2)振动
加在旋转编码器上的振动,往往会成为误脉冲发生的原因。因此,应对设置场所、安装场所加以注意。每转发生的脉冲数越多,旋转槽圆盘的槽孔间隔越窄,越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在低速旋转或停止时,加在轴或本体上的振动使旋转槽圆盘抖动,可能会发生误脉冲。
(3)关于配线和连接
误配线,可能会损坏内部回路,故在配线时应充分注意:
①配线应在电源OFF状态下进行,电源接通时,若输出线接触电源,则有时会损坏输出回路。
②若配线错误,则有时会损坏内部回路,所以配线时应充分注意电源的极性等。
③若和高压线、动力线并行配线,则有时会受到感应造成误动作成损坏,所以要分离开另行配线。
④延长电线时,应在10m以下。并且由于电线的分布容量,波形的上升、下降时间会较长,有问题时,采用施密特回路等对波形进行整形。
⑤为了避免感应噪声等,要尽量用最短距离配线。向集成电路输入时,特别需要注意。
⑥电线延长时,因导体电阻及线间电容的影响,波形的上升、下降时间加长,容易产生信号间的干扰(串音),因此应用电阻小、线间电容低的电线(双绞线、屏蔽线)。
对于HTL的带有对称负信号输出的编码器,信号传输距离可达300米。
